2)第483章 岩付太田氏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攻岩付城,是他一意孤行要水攻河越的,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

  至于说秀家把大道寺政繁放回去这种事儿更不可能,就依照大道寺政繁这个性格,回到河越之后很可能直接投降了,那不是把功劳白白让给石田三成嘛。

  所以,事情演变成这样,只能说是一个无奈的结局。

  对于忍城的处置,秀家交给了成田氏长自己负责。毕竟到现在为止,秀家都还没有确立新的封赏安排,那么他依旧是投降的忍城城主。

  况且秀家已经与其敲定了联姻的事儿,那么成田氏长就算是本家的一门众了,让他把手自己的后路,自己也可以放心。

  那些被俘的近2000俘虏,秀家是不可能就这么放走的,忍城的地理位置和城防基础是很不错的,正好可以趁着水堀排空的这个机会大修一遍忍城。

  至于修筑忍城的方案和计划,秀家让成田氏长与明石景亲一同讨论议定。

  是的,在忍城攻陷之后,秀家便将在上野的明石景亲召了回来,忍城位于关东之中,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正好可以由其一同驻守。

  在处理完忍城的事儿后,秀家便再次启程,沿着荒川南下,将部队撒出去扫荡武藏的诸多小城,而主力则直奔武藏另一座核心城岩付城而去。

  岩付城是武藏中部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堡,最早的历史观点认为他是在1457年(长禄元年),为了对抗古河城的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由扇谷上杉持朝及其家臣太田道真、太田道灌父子与江户城、河越城一起建造的。

  但是自新世纪一来,根据记载1478年(文明10年)古河公方下属的忍城主成田显泰的父亲成田自耕斋正等筑城的史料的发现,也有成田氏筑城说。

  两种观点对立的主要原因在于,史料中都提到了“正等”和“显泰”两个名字,由于记录不详,不能确认其全名,因此有了各自猜想。

  而原始派别认为,在新发现的史料中作为筑城者的“正等”是指法名为“正等”的而是法名正等的太田道真(资清)。

  而“显泰”也不是成田显泰,而是长尾忠景的三男,后来成为了太田道真的养子的太田资常。

  不管这个城究竟是谁筑的,后来都流转到了太田道灌手中,后来江户、岩付太田氏分家,并经过一轮流转最终被太田资正继承。

  最初,其与父亲太田康资、兄长太田资显同于扇谷上杉氏仕官。

  天文5年(1536年)父亲死后、由兄长继承家督、由于资正和资显相处不睦、就离开岩付城前往舅舅难波田宪重的松山城居住。

  之后、兄长投靠相模国的北条氏、资正则与宪重仍然仕于扇谷上杉氏。

  天文6年(1537年)、难波田宪重与北条氏战争,失去了3个儿子及外甥隼人正、资正就成为宪重婿养子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