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2章 宇都宫城内关东布政(中)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民的税赋征收天赋,粮食必须转卖兑钱之后上交领主,一共折钱1000贯文。

  这就是石高制和贯高制另一个差别了,石高制是整体知行的产量,随后领主根据税赋和地头农民进行分配,最后领主可能只能拿到600石。

  但是在贯高制体制下,农民交给领主的赋税必须是实打实的1000贯,也就是缴税额为1000贯文,这是总包下去的,至于伱地头的农民是偷是抢,怎么得来这笔钱,领主不管。

  也就是说历史上记载的成田氏在北条家统治下知行为2850贯文,他们的折价石高制下应该是28,500石。

  田赋这笔钱是由受封于此的领主收的,他收了这笔钱可以用于自己的生活,或者用于军备扩张,为主公提供兵员等等。

  这份税赋,上级大名是没有权利去问他们索要的。

  除此之外,地头农民还要承担地子税、别栋钱等杂税,秀吉为了征朝更是搞出了船税、朝税等等,综合税赋达到了成,造成了大量农民的逃荒。

  而这部分杂税,却是最上级的大名向下级家臣收缴,由家臣再向领内摊派的税赋。

  换句话说,这部分税赋是属于五公五民之外,由地头百姓向最上级的大名上交的赋税。

  这么看来,北条家的四公六民看起来是仁政,实际上是在慷家臣之慨。

  秀家免去了地子税(人头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布政5公5民的税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得领内的百姓综合税赋与此前北条氏的四公六民一致。

  秀家这么做并不是善心大发,自己掏钱去补贴家臣们的收入,秀家完全可以直接承袭北条家4公6民的税赋要求,反正少的又不是秀家的收入。

  但是别忘了,此次随秀家转封的那些吉备家臣才是秀家的基本盘!

  他们在西国的时候税赋一直都是5公5民,1000石知行收入500石,要是让他们知道拼死拼活转封关东之后收入反而少了,你说他们会不会跳脚?

  你可能要问了,历史上德川转封关东,不也延续了北条家四公六民的政策吗?

  可是人家德川给家臣加封多少啊?平均加封30%,更有甚者直接直接翻倍。

  秀家并不想学德川家康,他想要将关东大量的土地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他很清楚关东的发展潜力,如今只是欠缺治理罢了。

  这些土地一旦分出去了,之后的因为拓荒、灌溉而增加的知行秀家可一分都分不到,而家臣们会随着每次检地不断修整并增加知行。

  他宁愿只给与平均10%左右的转封补偿,算是给他们涨薪10%也要将大片的土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土地真正的威力不仅仅是农业产出,还有其中的人口。

  这块土地一旦封出去了,今后与秀家就等于隔了一层,在布政上多有不便。

  秀家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