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3章 第一百零八 大力发展关东基建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一座城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程,其中建筑材料一定占了最大的成本份额。

  在后世尚且有水泥、钢筋可以快速达到修筑高楼的效果,但是在这个时代每一块垒砌在土垣上基础上的石垣石块都必须要经过开采和打磨,这便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除了石块需要打磨之外,石垣的砖块的烧筑更是困难,当初修筑大坂及冈山城所用的材料直接耗光了大和制砖所好几年的产量。

  现世小田原城的城池石垣基础大致沿用了江户时期的石垣,而江户时期的石垣又基本上沿用了北条时期的基础。

  之所以分两段沿用来说这个事儿,是因为后世考古后发现江户时期的小田原城石垣是在北条外围再套了一圈石垣。

  现在可以搜一下小田原城石垣的照片,其石垣的堆积的方法是布积,与北条时期的石垣一致。

  这种堆砌的方法相对规整,受力面积平均,但也恰恰是这个原因,如果有一块石头出现问题,可能引起一整面的坍塌。

  北条与江户时期最大的不同是江户石垣的垒砌方式采用的是敲打接的方式,即将石头稍稍整备,使得其能基本嵌入间隙之中。

  而北条时期采用的是野面切,石材基本上没有经过修整,随便就垒砌在土垣上,其对其的方式不求契合缝隙,因为如果有缝隙的话用小石卡进去就好。

  但是小田原城的石块却是经过初步挑选的,其大小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北条氏还是有些追求的。

  具体的差别可以看B战UP王鲁九班的视频。

  秀家对于岩付城还是有些需求的,对于小田原城的材料本着能用多少用多少的态度,自然希望一股脑的运到岩付城去。

  但是说实在的小田原城那种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对于秀家来说没有多少作用,因为秀家的城是依河而建的,这种石块表面光滑,如果修筑在水中非容易因为受力偏移而打滑。

  秀家已经想过了岩付城的修葺方式必须是布积法的切整接的方式进行修筑。

  而这些石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在经过修整之后作为石垣的垒石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在秀家看来这些石块的大小经过修整之后显得太过小家子气了。

  而这些石块丢弃了又太过浪费,秀家打算将其用于道路修筑时候的路基使用。

  在秀家的计划之中,他是打算在关东修筑8国修筑6条四纵三横的驰道的,其路基必须是用石块打底其上夯土后用砖石或者修整过的石块整切接入,参考筑城的方式。

  并且这些驰道必须能够并排行驶3辆马车,道路两边还要留出人行的通道。

  所谓四纵,分别是从上野前桥经过伊势崎城,穿过琦玉河越城、武藏八王子进入相模的第一纵。

  从上野金山城出发经过琦玉忍城到岩付城,最终连接武藏江户的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