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2章 壬辰倭乱(一)侵朝战起()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绳枪差十倍百倍。从威力上讲,用弓弩甚至都可以打出相同的效果。

  因为,早期的铳多半使用球形弹丸而箭矢多为尖头或者锥形,穿透力更胜一筹,如果没有足够的动能,就不能体现出火器的优势。

  火门枪和火绳枪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威力,更在于击发方式。

  火门枪需要用明火点燃火药,也就是说,射手一只手持枪,另外一只手要拿引火物点火。本身枪杆子就很长一只手拿不稳,拿引火物点火这一动作更是加大操作难度,这种武器的准头也没有保障。

  而日军所用的火绳枪已经有了早起的击发装置,点燃的火绳固定在击发器上,射手瞄准目标之后扣动击发器,火绳点燃击发药将弹丸射出。

  这样一来射手不需要在瞄准的同时点燃击发药,可以从容的对目标进行瞄准。

  并且就是与近百年前的欧洲火器对比,三眼铳也比欧洲手炮要差。

  即便是1500年时候的火门枪,可以看到已经有了简易的枪托和准星,不是像明军那种一根光杆子。

  在《骑马与砍杀》等很多游戏和历史影视作品中,会将三眼铳如火绳枪一样抵住肩膀用眼睛瞄准。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制造原因,明朝的火器很容易炸膛,在腰部炸膛尚且有棉甲保护,再说只要不命中要害人就会没事。

  若是将其抬到面部瞄准,以明廷火器对使用者的威胁大于敌人的情况,也没有士兵敢于把三眼铳抬到在家面部,一炸自己的命肯定没了。

  但是事实上经过考据的三眼铳一直都是腰射武器,明军也从来没有将他们抬到面部高的位置对敌人瞄准。

  既然不会瞄准,三眼铳的命中率比火绳枪更不知道偏到哪里去。

  而明朝直到16世纪中期与侵害闽浙的倭寇的交战中,才了解了这种神器。

  与此同时铁炮在日本得到迅速推广,在明朝,鸟铳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明政权已是日暮西山,再过不到百年就要翘辫子,根本无力负担装备火绳枪的开支。

  防具方面,日军由于御贷具足的政策,足轻都有机会借到铠甲,因此披甲率较高。至于网络世界盛传的“日军竹甲论”是纯粹的谣言。

  奈良时代日军基本装备的就是铁甲了。甚至连杂兵戴的阵笠都有铁做的,还刷了厚厚的大漆。

  除此之外,武士的铠甲对枪弹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著名的舶来板甲南蛮胴因装备稀少,无法确定是否可在朝鲜战场见到,但即使是本土的当世具足,都可以挡住子弹。

  而反观明军甲胄,连他们自己人也看不上。与火器一样,这样的局面依旧要归功于明朝腐败的官场和不重视工匠的社会结构。

  “如下马地斗,能舍命顶当,需要盔甲,今我之盔甲,外面新表可观,内里铁叶,一片数个眼,锈烂惟存铁形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