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8章 壬辰倭乱(七)蜂须贺改易及朝日两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8章壬辰倭乱(七)蜂须贺改易及朝日两边的骚操作

  如果是秀家负责晋州城攻略,那秀家一定不会选择力攻,因为晋州的位置实在太适合水攻了。

  城南紧挨着南江立城,南将是洛东江重要支流,水流一直都有保证,再加上城池面积不大,地形呈现东西向的扁平状,再加上城北有一个不小的池塘,完全可以水淹晋州。

  壬辰倭乱前期主动权一直在日方手中,最不需要着急的就是日方。

  历史上日方的战略出现了绝对的问题,一开始看不起朝鲜,主力部队一直再向朝鲜北部调动,打算一次决战鲸吞朝鲜和大明。

  很难理解这种逻辑对吗?不然你怎么解释日方在大明支援朝鲜之前的大半年中,对于大后方的庆尚道、全罗道都没有彻底拔干净呢?

  若是日方稳扎稳打向前,以朝鲜朝廷对当地百姓的态度,日方只要稍加恩义,又岂会如历史上那般义军遍地窘境呢?

  宜宁城内部不团结的问题成了宜宁最重要的弱点,在日方散布开兵力从多面进攻之后,城内守军互不统属,互相不能支援的窘境被彻底的爆发出来。

  上一次宜宁城好歹守了3天,等到了来自晋州的援军,这一次居然仅仅1天半的功夫宜宁就宣告失守,这还是在有500监营兵和500府兵支援的情况下。

  因此等到小早川隆景布阵晋州的第二天,晋州城外围日军总兵力达到了6万人,而城内只有金时敏的5000多兵力。

  金时敏是一个能臣,尽管兵力上有绝对的劣势,可是他很会利用地利优势调整双方的差距。

  而且面对破城的困境,他拿出东莱釜山屠城的典故,动员城内的百姓参军。

  他规定壮丁分发兵器上城墙御敌,壮妇负责带着孩子到处拆房子给守城方提供木材和石块,而老人则负责城内的后勤工作。

  晋州的防御在他的管理之下变得井井有条,即便面对6万大军的轮番进攻,依旧坚守35日不落下风。

  最终坚守2个月之后,由于城内可用的木石耗尽,城北的护城河被填平,以及大量兵力的杀伤,晋州城终于陷落,历史上凭借晋州守备有功晋升晋州牧使的金时敏,以及一种历史上闻名的名将悉数战死。

  前文说过,历史上进攻朝鲜的军团有过一次整编,那是因为受到台风影响,阻断了后续支援部队的继续登录。

  如今15日已经过去,时间来到5月20日,即便是丰臣秀吉都已经知道了晋州的战况,以及宜宁之败的情况。

  日本侵朝2个月来,向来都是凯歌频奏,这就使得蜂须贺家政的这次战败显得非常碍眼。

  如今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庆尚道6万大军居然拿不下小小的晋州城,与此同时当初作为协通的福岛正则已经扫荡完忠清道,开始进入全罗道替小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