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9章 壬辰倭乱(28)洛川之战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除此之外,南兵因为身体普遍比北兵瘦弱,身上的布面甲也与北兵不同,戚继光将其改良,去掉了铁质的龙虾甲遮臂和战裙和铁兜,仅仅是将上半身的战甲稍稍拉长之后配上护心镜的样式,使得重量减轻了1/3~1/2。(参考仇英:《抗倭图卷》)

  近些年很多人认为布面甲是明朝甲胄的代表,这句话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布面甲是中华千年甲胄文化巅峰之作。

  它是在应对箭镞、火器铅弹、刀枪劈砍的防御效果上面最为平衡的一种甲胄,最关键的是在重量上也找到了最好的比例。。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在明朝时期,铁质甲片的锻造早不是问题,反而是棉甲的反复沁水压实晾晒是一门功夫活。

  但是问题是制造的成本和换装成本不是明朝朝廷所能承受的,事实上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整个国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制式装备。

  最一步说,如果布面甲真的已经成为明制最好的甲胄被大规模装备,为什么当将领的李如松、杨元等人反而不穿这种甲胄,去选择鱼鳞甲或者扎甲呢?

  当官的是傻的吗?不穿最好的甲胄,不想要活命吗?

  事实上烂的永远的普通士卒身上的鱼鳞甲和扎甲,将领们身上的甲胄绝对是精工之作,只能说布面甲相对于当时大部分边军身上穿的扎甲要好上不少。

  在退一万步说,后来让清军吃遍了苦头的南明郑氏的铁甲军身上穿的就是宋制全身步人甲,这可是扎甲啊,难道明军精锐的甲胄过了百年反而退步了吗?

  近些年人们对明军甲胄全是布面甲的印象,多出自万历时期剿灭宁夏叛乱之后所做的《平番得胜图》中的明军骑兵样式,却忽略了李如松从固原发兵那部分图上依旧有很多身着白色扎甲的兵士。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说明一点,布面甲在明军只是在少部分精锐中才有装备,我在前文也一再说过,辽东骑兵多穿布面甲,宣大骑兵则以扎甲见多。

  而李如柏麾下的1万人的主力恰恰是蓟辽兵和南兵组成的,身上的布面甲比例要比其他几协要高的多。

  面对身着布面家的明军,普通的弓矢想要造成伤害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铁炮如果不是射击道颈部等薄弱部位,也顶多是让明军士卒摔一个踉跄罢了。

  往往真正能对他们造成有效杀伤的,还是城头向下砸下的石块,原本为了从侧面杀伤明军而修筑的沿山屏板,几乎没有产生多少效果。

  明军付出了少量的代价,便顺着梯子爬上了三方城头,好在秀家对此早就准备,相对于其他军团近战武器大多是刀剑不同,秀家给征朝部队额外准备了一个锤子,遇到身着面部甲的军队就用锤子朝脑门招呼。

  来到朝鲜之后,部分士卒参考日本忍者使用的镰鼬,设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