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7章 政治人说政治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7章政治人说政治

  【太阁】是太政大臣的简称,原本是日本律令制下朝臣最高的官职,对应的唐汉官职是宰相。

  区别于左、右、内大臣分别对标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宰相,太政大臣又被称为大宰相。

  但是日本的朝堂和东方大国一样,都经历了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太政大臣逐渐被架空虚设。

  但是日本的体制和东方大国不一样,我已经不止一次表述日本远古时期是多部落联盟的神权制政体,在远古的初期天皇和藤原氏都是神权祭司,谁也不一定比谁更高贵。

  直到大化革新之后,天智天皇凭借自己的君权压制了藤原氏其他祭司的势力,并将他们统一赐姓“藤原”,才算是真正将这群“老伙计”臣从化。

  为了安抚他们,天智天皇将原本大友皇子(后弘文天皇)担任的太政大臣赐予藤原氏传承,实际上是通过交换【治权】来正式确认双方的君臣关系(之前更像是盟主和从属的关系)。

  但是在之后的千百年中,君权和相权不断冲突,以至于后来律令制打补丁的时候规定“无其人则阙”,即将其设为非常设官职,天皇将对藤原氏的安抚职位收回,像极了拔X无情的臭渣男。

  迁都平安京之后,大和朝廷丧失了军事力量。地方上再也无法控制豪族,而中央政府也陷入了斗争中。藤原氏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以外戚身分开始逐步的掌控大权。

  藤原氏不稀罕朝廷像扔狗骨头似的太政大臣,并自行提出了关摄政治体制,虽然关白常常被授予从一位和正一位,但是关白却和征夷大将军一样,并不在律令制官职体系之内。

  现在去查律令制官职体系,正一位、从一位皆为太政大臣,正二位、从二位为左、右、内大臣和藏人所别当,并无关白之名。

  事实上正是有了藤原氏下克上的这次试水,才有了后来武家有样学样在律令制度之外设置了将军幕府体制。

  而在后来幕府时期,朝廷公卿和天皇同病相怜,原本的对立变为了协作,关白和太政大臣都成了没有实权的统治阶级。也是在这一时期,关白和太政大臣的关系和界限得以明确。

  天下实际的统治者是将军,名义上的统治者是摄政关白,虚无的最高领袖是天皇,太政大臣是对有特殊贡献的关白和将军死后追授的一种荣誉职务。

  也是在这一时期,关白和征夷大将军被确认为从一位,太政大臣被确认为正一位。

  秀吉走不通将军的路子,这才找了软骨头的公卿走了关摄体制的路子,并企图在后面实行公武合体。如果他征伐朝鲜最终得胜,或许可以凭借威望最终完成公武合体。

  不过很可惜,秀吉到死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更因为死的太急引起了之后7年朝堂的内乱。

  就算秀吉最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