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章_忧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症和自杀意志不可能治愈,我庆幸自己不必在他割腕时负责救治,也不必在他绝食时负责强灌食物。

  我在另一家医院认识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先生,身体依然硬朗,他因为妻子得了肺癌而双双服了份量足以致命的安眠药。他们结婚六十一年,两人早有共赴黄泉的约定。她死了,他却幸存。“我负责治疗他的忧郁症,”年轻的精神科医师告诉我:“给他开药和治疗,好让他不会陷入忧郁,因为他又老又有病,痛苦不断,妻子过世了,自杀不成功。事情过了半年,他的状况没有变,他还可以活十年。我负责治忧郁症,但他得的不是忧郁症。”

  自杀需要理由吗?

  丁尼生(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在他的诗《提托诺斯》中说了一个类似的老年悲剧。提托诺斯是黎明女神爱欧丝的情人;她请求宙斯赐予提托诺斯永恒的生命,宙斯答应了,但她忘了要求永远年轻。结果提托诺斯愈来愈老,永无止境地老下去,死不了又无法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渴求死亡,对他分手的情人说:

  我笼罩在你冰冷的蔷薇色阴影中,

  你散发的光芒如此冰冷,冻僵了我衰朽的双腿

  你喜悦的光升起,雾气

  飘在人们院子里、朦胧的草原上

  那屋里男人有死的权力,他们多么快乐

  也飘在死者青葱的墓丘上,他们多么快乐

  彼脱罗尼亚(古罗马的讽刺作家)写了一则关于女巫席贝儿的故事,这个人也有老朽却不能死的命运,艾略特引用这典故,《荒原》中悲绝的序文写着:“诸童问:‘席贝儿,你想要什么?’她回答,‘我想要死。’”连住在宁静的纽西兰的艾米丽·狄金生,也对老朽有着类似的看法:

  心灵最渴求的——是欢娱

  若无——则是解脱

  若无——则是那让人忘却痛苦的止痛药

  若无——则是沉睡

  若无——如果心灵的审判者

  决定如此

  ——是死的权力

  第八章历史

  古代的忧郁症研究

  虽然忧郁的模样和细节已经过上千次的变化,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在荒谬与崇高之间摇摆。

  二十世纪的科学家比公元前五世纪的人更懂得调配医药,但主要的概念,基本上还是回到了原点。

  要了解忧郁症的历史,就要了解人类的历史,而现在我们在逐渐了解人类,了解如何控制情绪与人格。

  这个依靠百忧解、人际关系趋于疏离的后现代世纪,只是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阶段。

  西方的忧郁症历史和西方思想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古代对于忧郁症的看法与现代有些类似。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名医,被尊为医学之父)认为忧郁症属于脑部的疾病,应以服药的方法治疗,其追随者关心的是脑中体液的特性和口服药方的调整。在中世纪黑暗时期,得忧郁症被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