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三章、沽名钓誉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想前一阵是勋装模作样地请辞,跟家里连呆了天,曹操就先后下过两道慰留的旨意,那才把他给“留住”啊。

  由此观之,既然本无恋栈之意,那么荀毛凉这个人就很可能把戏作足喽。反复上奏请辞。终究今日朝堂之上,群臣请辞也好,曹操温言抚慰也罢,全都是口头章,若不落于纸笔,深恐士林异言也。

  想到这里,是勋不禁苦笑,问诸葛亮:“吾亦当上奏请辞乎?”

  诸葛亮说当然啦,要是谁都不辞,您也可以不辞。倘若别人奏辞,您这儿却毫无举动。或者比他们慢上一拍,那么士林之中又会如何看待于你?诸葛亮跟是勋在性格方面有一点非常接近,那就是重名声——当然啦,是勋是以名立身,近乎于沽名钓誉了,孔明可是打骨里以纯臣自居的——所以才能一言便点中是勋要害之处。

  是勋不禁长叹一声:“如此沽名,亦何益也!”这种表面章做起来真是让人郁闷啊,可是又不得不做。

  谁料诸葛亮不但不加以附和,反而提醒是勋:“先生此何言耶?以为亮请先生虚奏以要名乎?非也,请先生真辞其位可也。”

  众人闻言都吓了一大跳,是勋还没有反应过来,曹豹先开口问了:“孔明此何言欤?岂可真辞?!”

  诸葛亮淡淡一笑,注目是勋:“亮初归,即闻关逄二先生言及先生之厄难也,今日请辞,乃可脱此厄难,不亦宜乎?”

  曹豹迷糊了,问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啥“厄难”?是勋不禁摇头苦笑,逄纪倒是赶紧接过话去,把相关孔融之事向曹豹和盘托出。

  随即诸葛亮就说了,想要躲过曹操杀孔融,最佳方法就是离开安邑,到别处去,因为通讯手段的不发达,您不可能及时得到消息,那么无以为谏,也就顺理成章,不会遭人怀疑和诽谤了。问题您身为中书令,为魏之首相,不是想闪人就闪人的呀——此前想要出马以平壶口胡工之乱,不是就被曹操打了回票了吗?这种事儿可一而不可再,要是反复计议闪人,必将引发曹操或者他人的疑忌。

  如今借着段瑕逼迫宰相们引咎辞职的东风,就此去职,这不是一个挺好的机会吗?您此前受曾二狗的牵累,就已经辞过一回职了,如今即便其他宰相不肯请辞,您也得必须做出请辞的姿态来,他们若然请辞,您的态就必须更加坚定才成。就理论上来说,宰相虽辞,国家也可能给一散职,仍然留在中枢,但您可以推辞不受,还须表态要返乡归隐。

  前事再加今事,只要态够坚决,那么就连魏王也留您不住,趁机闪人,也容易封堵悠悠众口。并且——

  “若段思阙受人所使,观公等继任者,乃可知也。”

  倘若段瑕只是简单地咬住宰相们狂喷,那就算了,倘若他背后确实有人指使,那么既然连关靖逄纪都摸不准这只幕后黑手,我自然更加无从揣测啦。然而只要观察旧宰相去职后新提升之人,黑手就自然会暴露出来——若无必进之能,先把旧的宰相们轰下台去又有什么意义?

  是勋仔细思诸葛亮的话,良久沉默不语。最终还是诸葛亮又发一言点醒了他:“先生得掌中书,已二岁余。然自建初以来,公而得久居于位者,几希?”(未完待续。。)

  ps:昨天有朋友指出来,金旋为金祎之父,前金祎参与耿纪叛乱,诸葛亮还怎么可能提出让金旋暂且留任武陵守呢?这确实是我的失误,在此向读者朋友们致歉了。真实历史上,金祎叛乱在金旋战死或归刘之后(以耿纪等欲南迎刘备来看,估计金旋是降了刘的,但可能为了家眷安全,诡称战死),并不会产生类似矛盾,我把时间颠倒了,因而一时不查,犯了错误。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