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 长乐,你心乱了!_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长乐,你心乱了!

  科举!

  这是年头在建立学校时,就已经设立下来的计划。

  会根据在校学子的学习情况,然后评估何时开科举。

  而这个评估会放的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雁云城包括辽东城,属于自己人的基层人员太少了。

  科举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为公职空缺的基层单位填补进去。

  而细数整个雁云城,基层空缺足足有三千多位置。

  这三千多位置,之前都是用外包方式,给出报酬,让有能力的百姓们去做。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需要稳定的基层人员,这样帝国传输下去的指令,才可以落实到他们这一级,然后由他们再继续落实下去。

  换句话说。

  一个主意从他李宽而出,下放到朝廷变成分支的几个点,下放到中层分支就变成几十个点,下放到基层就变成几百、甚至几千个点。

  如此一来,一件事细分到那么多岗位去做,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会太重,而且也能借此用公粮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给学校为何读书,一个输出位置。

  为…

  建设帝国、或者当官员等等而读书!

  而且开设科举,让寒门仕子也可以上位,这可是远别于大唐的只有世族人才能当人上人的理念。

  整体模式,还是类似于后世现代都市的模式。

  开设科举。

  李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郭守敬,而是在不断深思。

  他的位置与郭守敬不同,郭守敬是提出者,科举开设对读书人有益,是单方面的去考虑,而他李宽是决策者,需要更多方面考虑。

  比如。

  开设科举会不会影响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在职的那些工作岗位等等。

  需要考虑各行各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决策,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科举的话…

  李宽深思许久,几乎可以确定现如今大炎的政治体,很适合开展科举,便点头道:“那就,执行下去吧。”

  “时间,定在四个月后。”

  “科举的一切议题,都要以实际问题展开,而不是只考虑大唐那一套纸上谈兵。”

  “固然,大唐那一套我们也要,但比例最多占据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要考虑务实。”

  郭守敬激动的拱拱手道:“陛下,臣明白!”

  他快速退下。

  ….….….….….…

  翌日。

  一则重磅消息,席卷整个雁云城。

  雁云城!

  不,是整个大炎,都要开设科举!

  这一下子,让整个雁云城读书人都为之沸腾。

  其实…

  雁云城内也没有多少读书人。

  读书人金贵,大唐给出的待遇都很好。

  再加上此次蝗灾,幽州逃难百姓们从幽州到雁云城,这一路跋山涉水,艰难险阻,许多饿肚子的读书人听听都害怕。

  毕竟,这瘦胳膊细腿的,哪敢经此长途跋涉来大炎?

  所以幽州饿肚子的读书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