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9章 龟驮碑_捡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同治十三年,东瀛狗来犯,清朝的海防和塞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双重考验。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人,主张以海防为重,放弃塞地,好节省粮饷用作海防。

  左宗棠坚决反对,要求塞防与海防并重,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果不能收服疆省,则以后需要大量的军队住手,不仅对海防无意,甚至还会引得英、俄继续入侵。

  光绪元年,清政府终于下令,命令左宗棠全权管理三军。

  公元一八七五年,六十三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出征将军,在经过了一年准备后,公元一八七六年四月,抬棺出征,西定疆省。

  左宗棠入新疆的第一仗,就夺回了迪化,之后左宗棠根据疆省复杂的地形,最终制定了“由北向南,缓进速战”的策略,很快便将吐鲁番收回,疆省门户,自此打开。

  之后,左宗棠率领的清军,收服了疆省全部失地,并且震慑沙俄,在一八八一年的时候,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

  这一场胜仗,林则徐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道光年间镇守边疆的大臣,林则徐后来被道光帝派去虎门销烟,但是禁烟不久后,就被当成了“替罪羔羊”,流放新疆。

  就是在此期间,林则徐遇到了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为莫逆之交。林则徐将自己从政及治军的经验,都全部传授给左宗棠,并且将自己在镇守疆省时,考察当地的地形,还有兵要地治等,拟写的一本资料,赠送给了左宗棠。

  就是这本资料,为左宗棠收服疆省,节约了很多时间。

  再往后,到了一八八三年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的左宗棠,面临来犯的法兰克,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分昼夜的奔走在第一线,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打得法军接连败退。

  然而即便是打了胜仗,无能的清政府,还是与法兰克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之后左宗棠含恨离世。

  发现龟驮碑之后,王小涛便开始更加认真的,观察起了现场的地形。

  这是一个,曾经被开过矿的丘陵,如今因为矿产资源已经被开发殆尽,这才荒废了下来。

  经过了肆意烂挖开采的丘陵,地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动,不复当初的面貌。

  这种情况下,想要通过现有的地形外貌,去直接判断出,如果曾经存在大墓,位置应该是在何处的情况很困难。

  这个难,即便是对于正统四派的盗墓贼传人而言,亦是如此。

  但是放到王小涛面前,就都算不得什么了。

  一番认真的搜寻之后,王小涛又在废弃的矿坑里面,找到了一些石刻。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刻,而是石相生,本应是立于大墓神道两旁的,但是现在却出现在了,废弃的矿坑里面,这让王小涛很是担心。

  “只希望,这里的大墓,可千万不要因为开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连神道两旁的石相生都被破坏了,墓葬不被破坏的可能性,那就很小很小了,郁闷的王小涛,只能是这样在心中,默默的祈祷。

  古墓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几乎所有的大墓,也都是这样一个相同的朝向。

  后有看山,前有伏案,左侧地势明显比右侧高,然后有溪流自两侧地势环抱而下,于正前方汇聚。

  水流速度很慢,仅凭肉眼的话,根本看不到河水的流动,这些在风水上,都是最上等的风水宝地。

  以王小涛得到传承里面风水堪舆的能力,很快就找到了墓室的入口,居然就在废弃的矿坑内,而且距离矿坑只有不足一米的距离。

  当时挖矿的时候,那些工程机械设备,但凡再多挖一些,当场就要直接把墓室挖出来。

  “呼!”

  “还好,还好!”

  重重的松了口气,王小涛就要开挖。

  然而此时,却发现了意外的情况。

  土壤是松动的。

  再挖几下,这种松动的情况更严重。

  接着更是“轰隆”一声,直接坍塌,露出里面的甬道。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