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6章 知行合一_逍遥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到这一步,莫不是他开阔的胸襟,以及高人一等的目光,还是骨子里善于学习秉性在作怪,因此对于杨峥对于杨溥这番话儿,并不感到如何的意外。

  杨溥又走了一步,斜眼看了他一眼道:“对了,你折子上的那四句诗,似不是的不是逻辑学吧?”

  杨峥不得不佩服杨溥的目光锐利,点零头道:“不瞒阁老,的确不是逻辑学?而是心学?“

  杨溥似没想到他应承的这么快,倒是微微楞了下道:“此话怎讲?”

  杨峥道:“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直,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理和不符合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饶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理就在饶心中,阁老以为如何?“

  杨溥博学,与陆氏心学也并非不知,但似杨峥这四句真言,还是头一次听到,不免有些好奇而已。

  其实这四句真言,所体现是王阳明的心学的最高人生境界,即是“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机入穴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的“真乐”或“真吾”状态。这种境界是超凡脱俗,摆脱个人名利毁誉贫富穷达束缚的自由状态。在这种“至乐”境界之中,人与“大化”流行,“逍遥”于“人生山水”之间,实现了社会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美与善相统一,达到了一种活泼泼的怡悦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他的良知体验美学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