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83章 长歌当哭,狂醉似醒_逍遥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词话,还以为这老头是敷衍自己,这会儿才听出所不假,而且,对方的确有一番研究,这三种境界,作为杨氏词话的名言,被人所熟知,并不足奇怪,但能出其中的精髓,若下一番功夫研究,是体会不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可以是极其艰难的。

  此时,李时勉的话儿并没有停下来,仍是用一副敦敦教诲的口吻继续在:“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饶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到这儿,目光却望向杨峥,道:“李某本以为大人纵然没有达到第三种境界,至少也能有第一种境界顿悟,做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饶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涯路。”可惜是我高估的大饶德行,先前大人不顾下人反对,舌战群儒,破除祖宗之法,以大毅力开海禁,重下西洋,罢黜朝贡,兴市舶司可谓是功不可没,可大事已定,大人立即转变态度,拟定十分之一宝物,送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