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章 94 独尊儒术_开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汉武帝的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治的好,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如果天子违背天意,倒行逆施,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强调父与子、君与臣、夫与妻绝对的权威。强调君主对于臣子的权力,父亲对儿子的权力,丈夫对妻子的权力,以及反过来,臣子对君主的义务,儿子对父亲的义务,妻子对丈夫的义务。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丈夫可以休掉妻子,但妻子在丈夫死后不能随便改嫁。

  这套集权理论,把君主和父亲融为一体,把忠诚和孝顺融为一体。对君主忠诚就相当于对父亲孝顺。君主就相当于全天下人的父亲。像敬爱父亲一样去敬爱君主,那就更不容易出现造反的情况,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论证王朝统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的学说。

  “三统”就是黑统、白统和赤统。“三正”就是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一年之始;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一年之始;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寅月以黑色为上色,因此夏为黑统,丑月以白色为上色,商为白统,子月以赤色为上色,周为赤统。

  历史循“三统”周而复始。汉代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月,“改正朔,易服色”。

  “三统三正”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强调“治古”,历史的每一循环,都是复古的表现。“奉天而法古”,皇权统治永恒性而不可侵犯。

  在人性上,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可以不当做性。

  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能够接受教化。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母后,董仲舒所言,正是“天子牧民”最好策论。”刘小猪看王娡边看边点头,在旁轻轻说道。

  天子牧民,即君王代天牧民。牧是管理的意思。出自于《管子·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天子牧民”,被后世现代人曲解为:君王将百姓当作牛羊一样放牧,挤奶食肉,无限压榨。

  其实“牧”,是管理的意思。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就是说圣主像牧民一样养育、驯化天下民众。“代天牧民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