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争国本(三)_篡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以为很有艺术范儿,一脸疲惫的表情,还在不停的打哈欠。

  “请二位站出来,说说你们治理一方的经验。”李辉高声喊道,众人纷纷给两人让出通路,看着他们走到前面,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等复杂情感。

  “要不是崇祯帝死难,科举罢废,我他妈早就考上了!”一个儒生愤愤不平的说道。

  “别吹牛了,一篇八股都写不出来,还想考进士?”旁边一个大胖子挖苦道。

  两位中过进士的人在地方也算是祖坟冒青烟的人物,但是面对李辉的质问,竟然茫然四顾,不知所言。

  “这,这为官一途,重在安民,安民,安……”其中一个瘦高的儒生支吾着应付道。

  “圣人之言,当以圣人之言教化百姓,保境安民,自然国泰民安……”另一个说得多了点,却也说不下去了,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儒生的深青色衣服,喉结上下蠕动,似乎在他身上能找到答案一般。

  “如此见识,还想做高官?”李辉冷笑一声,“我这有三十个名额,马上报名,只有在地方从事一年以上基层工作的才能报考举人和进士,机不可失,都谁去?”

  “每月俸禄是多少?”一个面带菜色的穷。立刻众人射来鄙夷的目光,君子言义不言利,圣人之学,岂敢忘乎?

  “每月关五两雪花绞丝银,另有米面肉食放。”李辉说道,“干得好的话,每年年底会有加俸。”

  “算我一个。”穷书生听得不错,第一个报上名字,身无长物,又想在这乱世谋生,只能走此一途了。

  这帮人都是看着东山军的名头,想来混上一官半职,也好在这乱世谋生,现在看来只能被分配到各地充当小吏,没办法,糊口重要。于是都纷纷报名。

  三十个名额很快就满了,剩下的人还高声喊着要报名,李辉特意增加了“恩科”,下令再增加三十个名额。

  剩下三十四个人无处安置,李辉淡然一笑,“你们几个是清高呢还是手脚慢?”

  “哼!”一个儒生很狂妄的冲李辉一扭头,不去理他。他认为读书人去做那些专管东家长西家短的杂事实在有违圣贤书。

  “我这有掘港石灰厂和码头的几个小官职,你们去也不去?待遇和他们是一样的。”

  大家沉默了,思考一会,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有那个儒生一直扭着头,对李辉的两次示好不以为然。

  “算了,既然不去,就回家过你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吧!”李辉哈哈大笑,率领众人走出大厅,只留下那个目瞪口呆的儒生。

  儒生终于现奇货可居这句话并不靠谱,奇货未必可居,说不定哪天就烂掉。

  “回来!我愿意!我愿意!”这个儒生追着李辉一伙,跑出门口一看,众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懊恼的拍拍头,后悔不迭。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