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3章 人手_奋斗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怎么样。”

  杨青松面露难色,说,“我没问题,早不想干了,只是我爸妈那边……”

  屠宰厂是国营单位,好多人托关系都进不去,杨青松凭着回城知青的身份,政策照顾,家里花了钱,好不容易进去。在杨青松的爸妈眼里,李路搞工厂哪里能和国营单位比,那可是铁饭碗。

  “你自己拿主意吧。”李路说,“或者再过一段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没有办法。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东西,所谓铁饭碗,直到后世依然大有市场,那个东西根深蒂固厉害得很。

  市场放开后,供销社首先会被挤得没活路,然后是百货公司,接着就是屠宰厂之类的地方国营企业,都会被那些来势凶猛朝气蓬勃的民营企业扫进历史。

  杨青松说,“我尽量说服他们。老三,你要造拖拉机,靠谱吗?光明厂能答应?再说,你是光明厂的职工,厂里估计不能让你造吧?”

  这样的疑虑和担忧不止杨青松一个,包括最清楚此时的裴磊也是很不赞成的。光明厂军转民的主打产品是拖拉机,你李路不但是光明厂的职工,还是保卫科副科长,公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情,厂里知道了肯定不能让你干。

  知道未来走向的李路没有这些担忧,如何历史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移交地方之后,光明厂会在三年后陷入经营困境,随即进入苟延残喘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国企改制浪潮中被作为陆港市的老大难问题改制,改制失败,最终彻底消亡。那么大一个厂子,衰败起来的速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拖垮光明厂的因素很复杂,加上退休职工,一万五千多名人员是最沉重的负担。

  李路不担心被开除,手里掌握的未来技术是他最大的依仗,而他需要继续留在光明厂,是为长远考虑。

  “给不给,光明厂说了不算,政策允许私营企业从事农业机械制造,我就能造。”李路说。

  因为地处南方沿海,陆港地区的人们接受市场经济的意识比较强,并且受到三角洲地区的直接影响,杨青松也不是老大粗,高中文化呢。

  村里玩得好的小伙伴,按照年龄排行,杨青松是老二,李路是老三,郭翰威年龄最小是老四。

  杨青松忍不住问,“上次你没说,你的钱从哪来的,开工厂可要不少钱。”

  “卖收音机电视机啊,年前你不还帮着老四卖呢么。”李路说。

  杨青松瞪大眼睛说,“后面的老板是你?老四可没说,他说是一个香港老板!”

  李路笑道,“那是我交代他的。现在我还是躲在后面的好,厂里知道了肯定会找我麻烦,你也别往外说。”

  “那小子嘴巴够严实的,连我都瞒住了。”杨青松说,“对了,你大哥二哥都回来了,他们不是能帮上手吗?”

  “他们我有其他安排。再说,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