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八章 独立实验室的研发项目_1995之未来不是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火箭回收技术是有好几种的。

  第一种,就是降落伞垂直降落。

  火箭在分离后,先在空中进行制动变轨,然后在返回大气层后,打开降落伞减速或是气囊着陆。

  第二种,是反冲发动机垂直降落。

  也就是在低空利用发动机的反推作用力,来减速并调整姿态,并完成最终的垂直方式着陆。

  比如后来马斯克-x的猎鹰-9,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第三种,则是无动力滑翔飞行着陆。

  也就是箭体采用有翼飞行,在变轨制动后,依靠翼身的气动力滑翔飞行,最终像飞机一样水平降落返回地面,航天飞机就是这种。

  最后一种,则是动力滑翔水平降落。

  也就是在第三方案的火箭上加装发动机,在箭体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启动发动机进行巡航机动飞行,从而实现大范围的回收区域选择。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重复使用。

  毕竟,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其成本实在太昂贵了。

  所以,只要实现了回收技术,哪怕只是整流罩和一级火箭,所代表的意义,无疑也是巨大的。

  因为已经足以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了。

  举个例子。

  猎鹰-9的造价为5000万美元,推进剂成本才20万美元,所以,在实现一级火箭回收后,就可以把成本降低到1500万美元。

  如果实现了二级火箭回收,那这个单次发射成本,就能继续降低到百万美元以内。

  那时候,或许太空旅行就不再是梦想了。

  而这一技术,就是载人航天最大的瓶颈所在。

  当然了,二级火箭因为飞的高,所以回收难度也相对会比较大,回收再入大气层时,需要热防护系统保护才行。

  有人会问,不是有航天飞机吗?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个?

  因为航天飞机可不是普通客机,它每次发射的成本同样昂贵,高达1·5亿美元。

  因为它的回收,需要确保其系统会有非常多的冗余设计,以应对发射和控制的各种状态,但这也会无形中增加了出故障的意外风险。

  而且重复使用的话,就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表面所需涂层和发动机维护的价格,也高的吓人。

  所以,老美都不敢玩了,更何况别的国家。

  陈哲现在当然更不会考虑那些,他只需要把一级火箭回收技术给实现了,就足够让别国去羡慕嫉妒恨了。

  当然了,这事儿还得按部就班的来,最好等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发射的差不多了,再直接把它给实现了。

  否则,岂不是让老美沾了光?

  那可不行。

  张铭兴匆匆的赶回去向上面汇报了。

  陈哲则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赶着进度。

  在他想来,等张铭那边把消息反映上去,肯定还需要组织专家座谈研讨,然后才可能联系自己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