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2章 壬辰倭乱(21)第二次平壤之战(上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鲜国王李昖在知道了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的消息之后,便在义州的义顺馆亲自迎接李如松。

  李如松身穿一件绣着孔雀补子的三品文官绯袍,意气风发的坐在一顶往里御赐的红明轿子里,迟迟不见其出来。

  直到朝鲜郡王李昖向其行礼请安之后,他才后知后觉的从轿子中探出身子,表现出万分抱歉的对着李昖嘘寒问暖。

  “愍([mǐn]同“悯”)贵国无故受倭乱,大发兵马来救。今当剿灭凶贼,原国王放心也。”

  这个态度,就好像是长辈在对晚辈安慰一样,可是李如松无论是年级还是品阶都比朝鲜王李昖要小不小。

  李如松的态度引起了部分朝鲜群臣的不满,但是人家是手握5万天兵的统帅,没有他们朝鲜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收复朝鲜八道,也就只能对着李昖怒目而视,却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

  反倒是身为国君的李昖非常大气的主动上答道“以寡人守国无状,贻念皇上,致诸大人远事征伐。虽刨心腹,安得报此天地罔极之恩?”

  随后更是对着其说道“小邦一缕之命,惟在大人。”,之后更是主动向其行茶礼、行酒礼。

  之后在李如松的引荐下,李昖又向前左右三协主将行茶礼、行酒礼,三位都入李如松一样接受了,可谓是极尽卑微之态了。

  也许是昨天李昖卑微的态度让李如松非常受用,在第二日十二月十一日一早,李如松便在义州城外点将拔营。

  由于夜色太深,在边上正阳门不放的祖承训根本不敢支援,天亮后配合朝鲜将领收拢军卒才发现,昨夜夜袭就让让8000人的大军阵亡、逃亡者十之七八。

  哦~好像说朝鲜军望风而逃,平壤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的。

  他首先望向左侧的牡丹峰,对着众人说道“日将不善守也,若是在牡丹峰上筑城,与平壤城互城犄角之势,使我不能攻也。”

  明军最后检查尸首发现并没有日军主将小西行长的尸体,李如松便判断出突袭平壤已无可能,临时将计划改为强攻。

  由于夜色昏暗明军不敢出寨应战,因此隔着栅栏使用三眼铳和虎蹲炮对着黑夜中开火。

  李如松深感朝鲜军战力的低下,无奈只能将其放置到了二线阵地,以防再次被日军突袭。

  为了克服发射时容易产生后座而造成自伤的缺点,在炮口安装了支撑架,故虎蹲炮以射击时外观像猛虎蹲坐而得名。

  若是可以擒斩丰臣秀家、丰臣秀胜、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宗义智等小头目的,每人赏银5000两,封世袭指挥使;擒斩日本岛内伪倭皇来献者,封日本郡王。

  他的话音刚落,就将牡丹峰上出现了一些青色的旗帜,居然是日军趁着明军立足未稳,提前派了1000人出城守备牡丹峰。

  主要是日军并没有控制平安道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