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3章 壬辰倭乱(22)第二次平壤之战(下_备前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伤摔落城下,第二次继续再次举盾迎头直上没有丝毫退却。

  但是有些早就丧胆的士卒,不服从约束直接从大同门出去后直接向着大同江东岸跑去,最后跑到了大同江的江面上。

  也有的前军排成纵队扛着长梯,举着盾牌跟着大部队向前。

  受上次巷战的启发,这一次日军有效的利用平壤城内的建筑设置障碍,阻塞明军的进攻。更有足轻、武士专门躲在建筑物内,通过缝隙用长枪、铁炮、弓箭杀伤走塔防道路的明军。

  根据这样的记录,日军应该只有数千人遁逃,但是小西行长到黄州收拢败军之后,依旧有9000余人,实际战损4000人左右。

  一门虎蹲炮射出的散弹相当于30~50门铁炮齐射的效果,这些弹丸打在城头上,压制着日军根本抬不起头来。

  明日若是明军再次来攻,日军必定是覆灭无疑的。

  原本他们想要沿着平壤城走到牡丹峰,经过绫罗岛渡过大同江。

  随着擂擂战鼓声在西南北三面敲墙,混杂着人们的激喊声,明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开始向平壤发动进攻。

  他们本以为此战最终会演变为热火力的远程互射,最后谁也拿不下谁平淡收场。

  对面的虎蹲炮不再射出散弹,日军也壮着胆子使用铁炮和弓箭对城下的明军进行射击,又有朝鲜仆从军抱着石块对底下搭着梯子的明军抛掷,又或者乡下泼沸水阻挡明军攻势。

  两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36计走位上计,当天深夜便带着军士从大同门出逃走。

  随着2个小时的火炮火力准备,早就自城下100步等待的明军随着李如松一声令下向平壤城冲杀而去。

  再加上援军迟迟不至,然他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经络复国要编》记载:“鸟铳铅子飞如雨下,中者无不倒毙,更有铅单一枚而二穿者。”

  有了准星的鸟铳,再也不是三眼铳那样命中全靠信仰和密度的武器了。

  日军为了活命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明军攻至傍晚练光亭依旧不能拿下。李如松知道士兵苦战一日早就人困马乏,无奈只能暂时下令退兵,准备明日再战。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明军身上的甲胄非常坚固,除了棉甲以外,很多北兵特别是宣大兵身着的都是铁质扎甲,日本的武士刀很难在其上留下痕迹更别说杀伤明军了。

  这里是日军最后的据点,是平壤城内的一处石山,背后就是日军最后的城门大同门。

  他与松浦镇信商议道“援兵不至,今以至此,岂得击走明之兵乎?今与徒死,不如先逃。”

  而且明军普遍身体素质要强于日军,好似一个巨人在暴打小朋友一样轻松。

  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着厚重棉甲的明军精锐,身上的甲胄从肩膀一直垂到足边;

  甲士们的双臂套的是铁质的环臂甲,腿部还有体制

  请收藏:https://m.dd0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